2015年1月15日 星期四

串起故事人物的生命---剪接 2012年 MV剪接

MV剪接 io樂團-到頭來瘋的難道是我?




影片連結:http://youtu.be/70Fu6ObRgFo?list=PLaEmlRb5OLhmvP0m7DX2Yo7SCN44Glow5

        這部影片是繼我紀錄片剪接之後第一次接的剪接案子,那時承蒙紀錄片導演,也是我的啟蒙老師,李宜珊小姐,在去年以「春風」這部短片入圍坎城影展,也是去年金鐘獎最佳剪接獎得主,能夠讓他教導也是我的福氣,在拍攝紀錄片的時候,就常常給我們很多建議及想法,也會指導我們怎麼剪接及故事鋪陳,在後來紀錄片課程畢業後,有一次因為宜珊導演的朋友常常是拍攝MV的線上導演,他因為需要剪接好幾支片,所以來請問宜珊是否能夠幫忙?也就這樣的機會,讓我能夠接觸到MV剪接。
     

       剪接對我來說很重要的就是節奏感,音樂的節奏、畫面的轉換,兩者是否能相輔相成,因為剪接師,主要是以導演拍攝出來的畫面為素材,所以要了解導演的想法,並且他希望什麼樣的感覺,例如這部MV,導演就拍攝了三個場景,第一黑暗室內、第二光亮室內、第三頂樓,並且拍攝小人物努力工作的畫面,並且使用慢鏡頭拍攝,加強印象感,所以導演就有跟我說,一開始的畫面都使用黑暗室內,到後來轉換成光明室內,到最後跑上頂樓,有一股朝向光明正向的感覺。

       再來MV,一般都是以音樂為主畫面為輔,所以要跟隨著節奏,當然一首歌有兩到三次的副歌主旋律,所以要如何堆疊,一層又一層的往上追加到最後結尾,說完一個故事、聽完一首歌,所以要反覆地聽這首歌曲,記得剪接的時候,常常都會被洗腦,因為一首歌我可能就聽了上百次了。主要是抓住節奏點,例如哪裡是鼓手的solo、吉他手的solo、主唱solo等等,又因為這是樂團歌曲,所以每個人物的亮相比重也要考慮抓到,當然音樂很重要,但是MV就是要讓觀眾感受到歌曲的意境,感受到歌曲的氛圍,所以要去做拆解的動作。

一、音樂的拆解:在這之中,以之前當DJ的經驗來看,我會聽bpm,也就是所謂的速度,換句話說是慢板、中板或是快板,聽他的音樂起伏,如何鋪陳這首曲子,前中後,有什麼樂器出現,例如這首樂曲是以cut in進來,一開始就是副歌,很強烈的感覺,後來又轉成平靜感,節奏又類似進行曲,所以會有進行的感覺,還有就是拍子數,及重拍的部分,一般來說畫面轉換都下在重拍,或是一一拍的部分,還有一段是第二次副歌是樂團演奏的部分,這裡就是做轉換的部分,從黑夜到光亮,從壓抑到開闊,而且在第二次副歌前,畫面沒有跳那麼快,而是到樂團演奏轉換的時候,畫面跳的速度變快變短,加速節奏及畫面的感覺,讓人有積極奮力的感受,這裡也到了快結尾,所以整個大轉換,一開始的剪接版,是在吉他solo那一小段,作黑白很快速的切換,那時,每一個卡都差不多一秒而已,很辛苦,不過當時滿喜歡那樣的感受。

二、畫面的拆解:主要是以導演拍攝的畫面為主,了解導演每個畫面的涵義,所以要與導演討論,才能夠剪出符合導演的想法,或是能夠找出更好的感覺來讓導演的影片更棒,所以畫面素材也要了解,並且MV主要會唱歌,所以對到嘴是很重要的,否則影片就會讓人感受怪怪的,也會不專業。

三、意境的拆解:是針對歌詞的意境,想像出自己的畫面,再搭配導演的畫面,然後來剪出。一般會是導演最先把意境拆解成畫面,若是用倒敘法或是交叉剪接的感覺也不錯,都可以加以嚐試,不過我就以導演的想法來剪接為主,剪出後與導演討論後,再來修正。

       然後剪接者再加以拼湊出來,這部片剪接的時候,幸運的是導演已經先有設定好方向,而我就照著導演要的概念去進行剪接,等所有的基本調性剪好後,才會做調光調色,以及特效後製的部分。最困難的部分是影片的呼吸感,幾秒要跳一個畫面,什麼時候跳畫面比較好,什麼畫面保留長一點讓人感受,或是讓人喘一口氣,或是讓人跟隨節奏起舞,這個影片流動,對我來說是滿大的重點,因為不管是在剪接什麼樣的影片,都要考慮到這個,才能讓觀眾很舒服的看下去,換句話說,也就是要考慮到觀眾的心理因素及狀態,要能符合觀眾,又要能保持影片及音樂的意境,這些都是在剪接的時候要注意留心的,這些都是我的經驗感受,也歡迎大家不吝指教。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