音樂分析表格
這是我以前在當DJ的時候,所學到的音樂分析條件,讓我本身在MIX歌曲的時候,有所依據,並能夠快速地在現場播放,了解基本架構,最重要還是多聽歌曲,並且試著如何去將不同元素的歌曲,串連在一起,營造出氣氛、故事畫面,來帶領聽眾進入情緒。
曲名:歌曲名稱。
曲風:搖滾、重金屬或是HIP HOP等等的樂曲風格。
BPM:指一分鐘內有幾個重拍,也可以用三十秒來計算,然後乘於二。
慢/中/快:一般來說一分鐘60個重拍左右,都算是慢板,80算是中版,100以上都算是快板了。當然也可以再加以分類,慢慢板(60以下)、中慢板(70)、中快板(90)、快快板(120)。不過慢慢板跟快快板是我自行定義的名詞,其實是沒有這樣的說法才對。不過為了自行好分類及了解,在慢中快的基礎架構下去創建也是可以的。
情緒:簡易地分,喜、怒、哀、樂四大類,當然還可以再多加以詮釋,類似平淡、安靜、寧靜、恐佈、黑暗等等,在此簡易地說明,讓自己知道這首歌整體的情緒就好。
有無VOCAL:有人聲唱歌或是沒有。
VOCAL感覺:是高亢的還是低沉的,是粗曠、還是細膩,是菸嗓還是清澈,VOCAL的聲音往往是決定歌曲的走向,以及人們聽到的情緒感受最大影響的元素。
IN點<幾分幾秒>:第一拍重拍進入的時間點。通常用來接兩首歌的連續,所以要知道上首結束的點,跟下首進來的點,才能穩定的match到,讓聽眾不會情緒斷掉。
IN點<fade in/cut in>IN點<情況>:什麼樂器進入?或是進入的狀況?:是木吉他還是鋼琴。是很吵雜的進來,還是很安靜地靜入,這些都影響到混音的時間點。
Out點<幾分幾秒>:最後重拍結束的點。以及整首歌結束的時間點,不是指歌曲總長的時間,因為有時候,歌曲最後都會預留幾秒的空白,以便於下首歌的轉換,所以總長不代表歌曲結束的時間,所以要聽。
Out點<fade out/cut out>Out點<情況>:什麼樂器出去?或是出去的狀況?:同上,最後結束的樂器是什麼,如果是鋼琴,下首歌又是鋼琴進來,整個接續就很有流暢感。
樂器種類:整首歌曲有哪些樂器元素?或是整首歌有哪些元素加進來,例如:合聲。這些元素都可以成為下首歌接續的元素之一。
前奏:在vocal出現前,記錄所產生的感覺、畫面、樂器。
副歌:出現幾次,並且記錄記錄所產生的感覺、畫面、樂器。
結尾:最後vocal結束後的情況,或是vocal一直唱完,記錄所產生的感覺、畫面、樂器。
腦海情境:聽到這首歌在腦海中會浮現什麼畫面?是情人在散步,還是吵架?是發生在都會的白天或是夜晚?還是在山林中,海洋裡發生的?是發奮圖強還是委靡不振的?越詳細越好,更能抓住歌曲所要呈現的感覺。
越了解整首歌曲的感受及內容,對於歌曲的銜接更有幫助,而且DJ師父也說過,三到四首歌連結成一個故事,就像是影片三個畫面可以說一個情緒等等,當然如果一首歌,長度很長,情緒也夠了,那就一首歌也行,重點在於製造出完整的氛圍,而且在三個小時所放的歌曲,也要依照時段,來安排不同的歌曲,營造不同的氛圍,那又是後話了,下次再說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