趙德胤-成長經歷的電影故事
台灣導演,活躍於台灣、緬甸、泰國、中國等地拍攝電影
作品《冰毒》獲得2014台北電影節最佳劇情長片及百萬首獎提名,獲邀參演翠貝卡、莫斯科等12個國際影展,也獲選愛丁堡國際影展競賽片。
長片作品:
《冰毒》、《窮人、榴槤、麻藥、偷渡客》、《歸來的人》
短片作品:
《海上皇宮》、《南方來信》、《台北工廠》、《歸來的人》、《一個人的主義》
課程內容
●導演如何開發故事題材
一、挖掘自己生命經驗的東西,所以選擇離散、異鄉人的故事。
二、全球化的一個狀態或資本主義的一個主流狀態,這些離散異鄉人的故事無處不在。
三、在資本主義的移動下,人離開家鄉以後,很難回到原本的那種親密感,跟土地的親密、跟家人的親密、或朋友、兒時的很多東西之間,會有一種疏離,那拍這樣的題材,故事雖然是毒品、故事雖然是流浪、故事雖然是勞工,但他非常強烈的後面要表達的就是這種疏離感、這種離散感,這也是我選擇這個題材的原因,在準備這種比較自己、比較私人觀點故事的時候,其實它的難度反而更多的是在於主觀者,導演自己對於自己私人感情、包袱、使命感的取捨,我自己盡量覺得藝術家或導演不應該對一個題材,有太多的使命感,只應該就藝術或電影或故事本身,去講故事,不能是因為是拍緬甸,所以我對緬甸特別有感情,所以我一定要拍出緬甸的文化或什麼什麼,應該是說我對這個故事有感情,我要怎麼樣詮釋這個故事是很精準、很專業、很流暢,讓觀眾有所共鳴,如果觀眾共鳴後,他因我的故事而了解緬甸的文化或地方,那是附加價值,那並不是我們導演應該原有的責任或使命感。
●電影最重要的元素為何
一、電影需要有一定的精準度,除了這種素人演員之外,還找了台灣劇場演員,因為我覺得電影的演員要精準,因為他是一個劇情片,不是紀錄片,所以拍了《窮人、榴槤、麻藥、偷渡客》。
二、迴響不錯,但是電影的分工專業很重要,所以我其實找了一些業界的有在拍這邊比較高成本或比較主流的,比如說收音師,還有攝影師來加入我們,即便只加入兩、三人,都對我們的拍攝就有很大的不同,至少這些聲音這些技術部門,他們對拍攝緬甸那個環境是陌生的,他們也不知道去那一邊這些偷拍、搶拍、即興拍的限制,所以初步要跟攝影要有磨合,你有些時候主觀看到的東西,他在技術上他覺得不能這樣拍,但是你主觀的直覺就可以這樣拍,這一種不同意見的加入,讓藝術作品其實會出現一個強度,但是過程非常非常矛盾跟辛苦,以前我也是攝影師,兩部片都是自己拍的,那我當然就不太相信你的說法,但是不相信呢?你的作品是不是又會變得原來的某些你覺得缺點,你找這些人來就是要把作品變好,所以那個部分是最痛苦。
三、第二個更痛苦的是,你對創作本身想要超越前作,比如說冰毒,我覺得它要更精準,故事要更清楚,即便它緩慢沒有關係,電影緩慢對我來說,我不覺得是個問題,更難的我覺得
是演員,你叫一個台灣女孩演一個緬甸女孩,而且背景又跟這個台灣女孩原本的特質完全不一樣,你就勢必要讓演員信任劇組,讓他跟著製片去當地跟很多人相處,會危險的,所以她們生病啦大家不想拍了,這些我覺得對演員更難。
四、<冰毒>這部片最難的地方,導演怎麼跟演員合作,讓她信任而讓演員融入當地,變成那個角色,因為一部電影對我來說,攝影可以不好,光可以不好,聲音可以差一點,最基礎的演員站出來要能說服觀眾,你就是那裏的人,如果這一點都做不到,我覺得電影也不用拍了,因為你這部電影不管怎麼樣,你很難說服別人,角色一出來大家會跳出來了,所以這幾個我覺得是相較於前面的兩部作品是很有難度。
五、其他當然就是很多,就偷拍嘛!偷拍一定要即興改變啦,不可能今天要十個人走位,但是去到現場,十個人不敢來了,有警察,那你去到那邊發現,原本預定的場景改變了,有更多的攤販進來,那你要怎麼辦?所以你要有即時應變的能力,就是在這部片裡面,相較於前兩部變高,因為即興要應變怎麼即興?又要保持故事性的清楚,意思說它要精準,又要因應場地的改變,人的改變而改變。
●多少人參與電影製作最為恰當
一、拍了冰毒之後,緊接著來台灣拍的一部短片,叫台北工廠,其實是五、六十個人,好的攝影機,每天照表操班之類的,你會發現,你就會來檢討說這樣的拍攝,對於一部電影有什麼好處?有什麼壞處?那對電影本身有幫助嗎?有幫助,你的畫面變精緻了,你的很多東西更精準、更有條理,但是這些精緻跟有條理,對於藝術作品是加分嗎?不一定,看你怎麼來看待,現在我還是在思考,就是說到底以後我們拍這些故事片、文藝片,不是戰爭片、動作片的時候,你需要很多人嗎?還是其實總共十五個人就差不多了,人少,我覺得某個程度上,大家需要有一個像家人一樣的狀態跟節奏感,這個時候你拍出來的片,或你的那一種韻律感,我覺得就很好,節奏,你拍片的節奏,我覺得是跟呈現出來是有某些關係的。當然我相信電影不能是蠻幹、獨幹、單幹,它一定是一個專業分工的東西,它需要不同的專業,來給你不同的意見,所以我才說它團隊是必要的,只是說是不是需要龐大的團隊,我覺得是要看題材。
●拍攝一定照劇本進行?
一、所有電影都有寫劇本,只是有些像冰毒沒有具體的分場,它可能是一堆手札,或很多塗塗寫寫的故事劇本,比如像歸來的人好了,它裡面劇本就寫明了,這個人要去到市場裡面,去購買摩托車,裡面會遇到一些知道一些透過購買,了解了一些當地的處境或狀況,這個時候,我們會試著去做一個田野調查,不拍,調查兩三次就知道了,我們這一次可能不容許或沒辦法,去設計很多,所以通常我們就只能設計主要的東西,比如說跟他有對白的人,我們要設計,因為這些人必須有對白,不能即興,因為對白是我們要求的嘛,它是一個劇情片,不是紀錄片。所以設計了這兩、三個人之後,就開始所有的走位都是即興,比如說它有時候人很吵雜嘛,有些時候主角去找另外一個要跟對話的人,但那個人不見了,這個時候怎麼辦呢?它就會出來一些碰撞跟火花,另外一個\人真的出現了,而不是我們預期之中的人,不是我們的人出現了,那個人出來的效果,搞不好是更好,是這樣而進行的,所以它其實並沒有說很死板一定要拍到什麼,但是我們設計的那些人對白,一定要拍到,因為是劇本,是這樣的拍攝,像在冰毒裡面,我覺得它又更講求一點精準,就是說它那一種鬆散只能是人的狀態,比如說主角在車站裡面,可以自由的去找任何顧客,但是他的美學一定要捕抓到,主角跟這些所有人的互動,一樣互動裡面有些人的對白,是經過設計的,就是說在真實的世界裡面,去安排了你虛擬的東西,這些虛擬的東西,輔助故事更精準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