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春賞味期
這部戲當初是與彰化師範大學的畢聯會合作,當初的劇本,是根據主角的真實故事作改編,當時思安,也就是這齣戲的女主播,進行改編創作劇本,在人物設定上,有把每個角色的個性都很明顯化,而其中的冠捷,便是一個看起來壯碩,卻很娘娘腔的個性,外表可怕但卻也內心柔軟,所謂的面惡心善,他面對事物都很熱衷,但卻也熱衷在外在的打扮,但是當與主角一同經歷過努力及挫折,在不知不覺中,也讓他開始不再追求外在,而在內在追求改變,於是此部戲的製片,直覺就覺得我很適合,當時我在拍這部戲的時候,體重已經快達到九十公斤,在後來,已經瘦了快十五公斤,所謂的演員,除了內在調整,外在也是要追求與角色如同一般。
表演,目前對我來說,有幾個大方向,可以作為參考:
第一、外在:服裝、造型、身材體型、腔調、口條、語調,總之外在可以表現出給觀眾看見的部分,都需要細細琢磨。當在拿到劇本的時候,演員們都需要做角色塑造的功課。從這部戲的時間點開始往前推,創造出角色的個人資料、生日星座血型、生活背景、家庭習慣、成長過程、個人習慣、肢體慣性、過去發生的事情、認識的人,他的價值觀是什麼?出生在哪裡等等?越加詳細地把角色塑造出來,這個角色就會越加真實,越能讓觀眾信服與認同。
第二、內在:角色的建立之後,將個人習慣去轉化,或是置入到生活中,若是角色碰到這樣的事情時,會發生什麼事情?做出什麼樣的行為?用什麼樣的選擇面對?當然有些事情並不能真的去置入生活,或是去做,像是演殺人犯,不可能真的去做,但是可以去做一些額外的事情來補強這樣的心理因素,例如去看心理學的書籍,去看其他厲害的演員是怎麼表演的?藉由模仿其他演員,來補強那塊無法做的部分,還有就是做田野調查採訪,及找出相關資料來看,若是你要演出一個失智患者,你會如何演?以及念台詞的時候,有情緒念的跟背台詞念的,一定會有所差異,色受想行識,當一個事件發生時,人物會感受,痛苦、難過、快樂還是喜悅,接著會有所思考、有所選擇,選擇要積極堅持,還是要放棄?要報仇還是尋求原諒?是要沉溺在痛苦,還是走出傷痛?這些都會開始思考,當然這都會有過程去轉變,再來就會有行為產生,如果被人打,是會反擊,還是會逃跑?或是憤怒地瞪著對方。接著當行為產生後,這個結果便會塵埃落定,完成了一個循環,而這個循環便會產生了一個信念記憶在腦海裡,當下次碰見的時候,是會面對還是逃跑呢?因此這樣的循環便會產生在角色的內在,形成外在氛圍。
第三、演員素養:來自於個人平時的日常累積。觀察。對於不管是哪個行業,或是做人還是做事,都是一個很重要的能力。觀察,一樣從對方的外在、內在、行為、說話內容,去看見他的個性、生活背景、喜好、討厭、價值觀等等,形成「角色」的基本資料,對方穿什麼鞋、什麼衣服、都在在地透露出他的一切,當然情緒反應也可以發現對方的價值觀,所以一切種種都可以透過觀察,並且記錄下來,然後去融會成自己的資料庫,讓自己能夠「演什麼像什麼」。當然自我本身的價值觀或是道德觀也會被角色有所挑戰,因為角色的個性可能會是我們自己本身就討厭的,所以要找出背後的動機,為何要這麼做?要換成角色的立場來思考。在演員的一門課中,還有很重要的是情緒記憶,就像是記憶資料庫,當你失戀的時候,情緒是如何?會有什麼反應及行為?當你中樂透的時候又是如何?透過生活中的體驗,把這些情緒記憶下來,當在演出相似的情況時,就可以抽出類似的情緒來表達,但是,自我的情緒記憶表達跟角色一定會不相同,雖然共同點是喜怒哀樂,不過一種米養百種人,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,一定會有角色自己本身獨特的情緒產生,雖然都是父母死去,但是因為人物不同,表達也一定會不同,所以不能完全拿自己的情緒來表演,而是要帶入角色的演出,讓角色的情緒表達是符合的。
演員要演什麼像什麼,而且演員又是能夠去把角色活出來的最佳媒介,除了技巧、表演技術、方式之外,平時個人修為修養更是重要,用甚深大智慧去看待事情、處理事情,還要學會如何做人,看清世間的人情冷暖,才能加以把生活的素材運用在表演上面,並且演員也是一個全方位的人才,要許多方面的才藝,要了解許多事物的面貌,要知道真正的道理,這些都是在平時所要專注深入的,當內在越深厚,心靈越飽滿,所表現出來的力道便會更加強勁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